

投资小白必看:优先股与原始股的7大差异,选错可能血本无归!
最近有个粉丝在后台问我:"老张,我看上市公司又是发优先股又是搞原始股,这俩到底有什么区别?"这话让我想起刚入行时闹的笑话,有次把客户买的优先股误当成原始股推荐,幸亏师傅及时纠正,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捏了一把冷汗。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说说这二者的7大区别,看完你就知道为什么有些股票看着像馅饼其实是陷阱。
先说个真实案例。我表弟前年听信"内部消息"买了家创业公司的原始股,结果公司三年没上市,分红更是镜花水月。反观我师傅,专挑现金流稳定的优先股,每年稳稳收着5%的股息。这背后藏着七个关键差异,咱们一个个来破译。
第一把钥匙:股息权利天差地别
优先股就像领固定工资的公务员,只要公司有盈利,必须优先给你发股息。去年我跟踪过20家发行优先股的企业,83%都按时足额派息。原始股更像创业公司的合伙人,公司赚钱了可能分红,但更多时候是画饼充饥。有个冷知识:优先股股息在破产清算时能排到债权人之后、普通股之前,这个安全垫可比原始股实在多了。
第二道门槛:风险等级不在一个量级
玩原始股就像赌石,切开可能是翡翠也可能是花岗岩。我见过太多初创公司熬不过三年之痒,原始股瞬间变废纸。优先股虽然也有风险,但至少有个"保本条款"护体。记得2018年那波去杠杆吗?当时有家房企的原始股投资者血本无归,优先股持有人却拿回了7成本金。
第三重迷雾:流动性陷阱
去年帮客户处理遗产时发现,他2010年买的某科技公司原始股,到现在都没法变现。优先股虽然流动性也不如普通股,但好歹有固定交易场所。有个数据很有意思:沪深交易所优先股的年换手率是原始股的12倍。
第四层窗户纸:表决权玄机
搞原始股的朋友常炫耀"我是公司股东",但实话告诉你们,除非你持股超过5%,否则那点表决权还不如微博点赞好使。优先股更绝,直接拿表决权换股息优先权,这买卖划不划算?看你图的是参与感还是真金白银。
第五个秘密:退出机制云泥之别
原始股想变现?要么等上市,要么找接盘侠,我见过最惨的等了八年还没解套。优先股好歹有赎回条款,虽然要等公司召唤,但至少有盼头。去年有家消费类公司就用溢价15%的价格赎回了全部优先股,那批投资者真是躺着赚钱。
第六道防火墙:信息透明度
这里得说句大实话,买原始股就像闭眼过马路——全凭运气。我接触过的原始股投资者,90%连公司财报都没见过。而优先股必须按证监会要求披露信息,去年某能源公司的优先股说明书足足有268页,比上市公司年报还详细。
第七个生死线:定价逻辑完全不同
原始股定价堪比玄学,我见过从1元/股到100元/股的各种报价。优先股可是有公式计算的,通常参照同期国债收益率+风险溢价。去年帮客户评估过某金融股的优先股,用现金流折现模型一算,市场价格正好在合理区间内。
说到这儿,可能有读者要问:"老张你总说信息透明重要,我们散户去哪找这些专业数据?"这里必须安利下我每天在用的神器——希财舆情宝。这个AI工具能实时监控自选股的全网舆情,用大白话解读每条消息是利好还是利空。上次某消费股突然暴跌,就是靠它的突发消息推送及时止损。关键是每天平均才花1块钱,省下的研究时间够我多分析三支潜力股了。(想体验的朋友可以关注文末入口)
这些年见得多了,越发觉得投资本质是认知变现。还记得2019年那波科创板热潮吗?当时追原始股的十有八九被套,买优先股的反而稳稳跑赢大盘。现在每次看到新手盲目追逐"原始股暴富神话",我都忍不住想劝:先搞懂游戏规则,再谈赚钱不迟。
最后送大家个锦囊:遇到"高收益原始股"推销,先问三个问题——能查看近三年审计报告吗?有明确退出时间表吗?公司实际控制人最近增减持了吗?这三个问题能帮你过滤掉90%的坑。至于优先股,重点关注股息率是否覆盖国债收益率2倍以上,还有公司的偿债能力指标。
(悄悄说个秘密:我每天早上的必修课就是用希财舆情宝看机构晨报,他们的AI总结比我自己翻研报快两小时。现在点击文末链接就能免费体验,新手必备哦!)
精选留言


炒股平时上班根本没时间盯盘,持仓有什么突发消息,总是来不及反应,怎么办?
作者赞过
可以试试希财舆情宝,实时监控持仓股全网动态,重要消息通过微信公众号提醒,还有AI大模型智能生成舆情报告,投资决策快人一步。>>>点此免费体验

点赞,真的有帮助,上次看见一条负面舆情,帮我躲过了一个跌停。